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官方网站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康复服务> 康复知识 > 正文

残疾人康复知识相关资料

  • 发布时间:
  • 2018-07-10
  • 来源:
  • 本站原创
  • 浏览次数:
  • 47287

什么是白内障?

    在正常人的眼睛内部虹膜的后面有一个双凸形透明体,这就是晶状体晶状体浑浊比较明显或达到影响视力的程度者,称为白内障引起白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外伤性、放射性、先天性、糖尿病性白内障等有比较明确的病因外其他白内障的形成过程情况相当复杂,还没找到明确的病因临床上白内障可分为老年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白内障等几种类型。白内障可导致视力残疾但只要通过手术摘除浑浊的晶体,代之以其他相应的透明体就可以使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低视力康复

    低视力康复的主要方法常用的助视器;到哪里去选配助视器?

    低视力康复的主要方法是:配用适合的助视器同时进行相应的训练。

    常用的助视器有两大类:

    (1)光学助视器:如眼镜式助视器、望远镜、放大镜(手持式、立式)等。

    (2)非光学助视器:如照明灯、阅读裂口器、大字印刷品、太阳帽等。

    低视力康复训练:主要是针对低视力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助视器使用训练和配戴助视器后的功能性视力训练后者的对象指学龄及学龄前的儿童。上述训练工作由验光配镜人员或特教老师承担低视力者可以去当地医院眼科低视力门诊或定点眼镜店,进行助视器的验光、配镜和训练。

    聋儿听力语言康复

    判断听力是否正常的简单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在耳聋的分级标准中规定听力损失小于26分贝(听力级)以内视为正常人不影响正常言语交往。粗略估计听力是否正常的方法有:对有一定言语能力的人可采取测试者与被试者并排坐位或侧后位,避开视觉间隔一米,测试者用正常声音说话(约70分贝)被试者能听清听懂,并能复述听到的内容可视为听力正常对无言语能力的被试者能听到机械手表声也视为听力正常;对婴幼儿则通过观察其对不同声音的听性反射或听觉反应来判断其听力是否正常。

    戴助听器为什么要配耳模

    配戴助听器必须配制耳模耳模有使助听器配戴稳固、改善助听器的声学效果、防止助听器反馈啸叫等作用。实践证明在为聋儿进行听力补偿效能方面,助听器和耳模各占50耳模的作用不可轻视。

    "三早"在聋儿康复中的作用

    "三早"是指早发现、早配助听器、早训练在人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3岁以前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学习语言最关键时期;7岁以前是最佳期;7-12岁是可塑期如在上述时期发生耳聋则严重影响儿童的听觉、言语发育,同时也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如能及时地发现耳聋,明确诊断尽早地配戴合适的助听器,使聋儿在父母的怀抱中就接受各种声音、语言刺激得到科学的康复训练,聋儿的各方面发展就会接近正常儿童康复的质量会显著提高。因此尽早发现耳聋,尽快配戴合适的助听器尽早开展康复训练,成为聋儿康复中提高康复效果的一条重要原则,即早期干预原则。

    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聋儿听力语言训练是一项严肃的科学工作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总结出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先理解后表达的原则;

    (2)在活动中学习的原则;

    (3)表达要从简到繁的原则;

    (4)要充分利用和创设语言环境的原则;

    (5)注意发展聋儿思维能力的原则。

    如何评估聋儿康复效果

    康复评估是贯穿聋儿康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的评估可以帮助康复人员正确判断康复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其后的训练工作提供依据评估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听觉能力评估:包括数量评估和功能评估。

    数量评估是通过使用测听仪器测试聋儿裸耳或配戴助听器后的各个频率听阈值来判断其听力损失程度及助听器补偿效果。

    功能评估是指聋儿配戴助听器后通过使用言语测听词表测试聋儿的言语识别率,来判断聋儿听觉补偿效果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有一定语言基础的聋儿。

    (2)言语能力评估:运用聋儿康复评估题库以正常儿童的语言年龄作为参照,评估聋儿的发音水平、理解能力、词汇量等级分布、语言的使用及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评估结果将作为确定聋儿康复的阶段目标及选择教材的依据。

    (3)学习能力评估:运用一定的测试工具如以希-内学习能力测试用具评估聋儿眼手协调、视觉记忆、辨认、联想、空间推理、细节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为开发聋儿的智力潜能制定单训课计划,为发展其语言提供依据。

    如何开展聋儿家庭康复训练?

    聋儿康复教育有两大任务一是启蒙,一是发展家庭康复训练是完成这两大任务的最佳途径。家庭训练的优势在于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就地取材训练刺激量大,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聋儿""""的潜能取得明显的训练效果。

    首先为了训练聋儿理解"说的是什么",家长可选择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直读"或模仿的方法鼓励聋儿多说多听,增大语言的刺激量逐步使聋儿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辨别。

    其次在大量""""的基础上可采用实际操作、游戏的形式,让聋儿学会应用语言用提问的方式让聋儿学会思考问题、表达问题;用反差对比的方法让聋儿对语言产生理解记忆家长应善于抓住随机情景,如做饭、吃饭与他人往来,游戏活动等等让聋儿反复练习,使语言同感受融合起来。

    第三各级聋儿康复机构应对家庭康复训练给予技术支持,对家长进行培训解决家长在训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帮助家长制订训练计划评估训练效果。

    如何做好聋儿康复后续教育工作?

    聋儿康复后续教育是指聋儿接受康复训练并经过评估后进入普通学校的教育。聋儿康复后续教育是他们走向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关键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

    (1)使普通学校的师生了解聋儿的情况及特点掌握与聋儿交流的方式,随时对其进行帮助。

    (2)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教师帮助聋儿做好课程的预习、复习工作。

    (3)教师和家长要加强聋儿阅读能力的继续培养扩大知识面、丰富词汇量、促进思维等。

    (4)对普通学校的教师进行有关聋儿康复技术培训、指导。

    (5)适时进行语音矫治。

    (6)定期评估助听效果。

    聋儿家长学校的任务是什么?

    聋儿家长学校是康复机构为培训家长所采取的一种形式其主要任务是:

    (1)帮助家长树立聋儿康复的信心了解育儿常识,掌握聋儿康复基本知识和方法。

    (2)培训内容包括:聋儿医学、教育康复基础知识聋儿康复训练方法、技巧,家长心理教育幼儿德、智、体、美教育知识等。

    (3)教学形式有:课堂教学实践辅导,教学观摩参观考察以及座谈会等形式。

    (4)指导教师的职责是:与社区医疗保健站建立联系及时发现聋儿;定期走访聋儿家庭进行指导定期为聋儿进行康复评定,提出康复建议协助家长做好与教育部门的工作,安排聋儿入学。

    肢体残疾康复

    小儿脑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出生后或婴儿期控制运动的部分脑组织受到损害,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的身体运动困难和体位困难小儿脑瘫一经医疗机构诊断确定以后,就应及早开展康复训练。

    首先是正确的抱姿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康复人员的腰间。为了加强小儿头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拉至坐位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

    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

    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在运动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

    对于四肢肌肉张力明显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运动妨碍了患儿的活动时可考虑使用解痉或控制徐动的药物,如:安定、力奥来素、安坦、美多巴等。

    中医按摩可减低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范围;针灸可采取头针在运动、语言区以改善该区功能。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语言治疗: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心理治疗: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传统的物理疗法: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

    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物理疗法:徒手或借助器械综合应用水疗、电疗、光疗等手段,改善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残存肌力,增强肌肉耐力恢复协调和平衡能力,使截瘫病人学会翻身、起坐和床与轮椅之间及轮椅和厕所之间的转移动作。

    作业治疗: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或闲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使患者掌握进食、穿衣、入厕等日常生活动作并学会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康复工程:为患者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或矫形器借助双杠、助行器或拐杖,使患者恢复站立能力并能在小范围内步行。

    文体治疗:选择患者力所能及的一些文娱体育活动进行功能恢复如轮椅篮球、台球、网球、乒乓球、射箭、击剑、轮椅竞速、游泳等,一方面恢复其功能另一方面使患者得到娱乐。文体活动的好处在于可提高运动功能和改善体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除此之外参加文体活动可以分散对自身残疾的注意,许多文体活动可以和健全人一起进行对他们积极参与和重返社会十分有利。

    中医治疗:利用祖国传统医学进行针灸、按摩、电针、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有助于截瘫病人残余肌力的恢复和大小便的功能改善另外,采用中药内服、外用对治疗截瘫并发症也有一定效果。

    截瘫者康复的主要环节--

    一般截肢手术完成后约在14天左右拆线拆线后即需进行残肢弹力绷带包扎。为防止残肢水肿及促进残肢成熟要进行残肢的拍打,使残肢皮肤增厚提高残肢耐受力,为安装假肢做好准备同时应根据截肢的不同部位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大腿截肢患者主要进行髋部的肌力训练及预防畸形发生,具体方法是:患者俯卧位后伸大腿训练臀部肌力卧位向上抬腿,训练大腿外侧肌力注意保持髋关节的正常位置,不要长期坐位防止出现髋关节屈曲畸形。小腿截肢患者主要训练膝部肌肉力量进行患肢的伸膝及屈膝肌力训练。注意保持膝关节的伸直位和防止膝关节的屈曲畸形上肢截肢后的患者,首先应进行利手交换训练配合健侧上肢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并活动肩肘关节等关节进行残存肌肉的肌力训练。安装假肢后要先学会熟练的穿脱假肢,然后再进行使用假肢的训练下肢假肢训练从站立平衡开始,到扶拐或步行器行走到独立行走及适应各种不同路面的行走训练及保护性训练。上肢假肢训练主要有开闭手、屈肘、锁肘、开肘锁、物体的拿放移动、日常生活的穿脱衣服、开门、写字、打电话等。

    精神残疾防治康复

    什么是精神疾病、精神病、精神残疾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社会等有害因素的不利影响下大脑出现紊乱,表现为精神活动失常是脑功能失常的总称。分为精神病、神经官能症、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四类精神病是以精神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是由于社会、心理、生物三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大脑功能紊乱。临床上表现为知觉、思维、情感、智能和行为等方面的失常症状主要表现为出现错觉、幻觉、焦虑、淡漠、妄想、自知力障碍,常见的有精神分裂症精神残疾是指精神病人病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从而影响其社交能力和在家庭、社会应尽职能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和障碍。

    精神病人治疗、康复形式有哪些

    精神病人的治疗形式主要有:住院治疗、设立家庭病床、定期门诊、家庭治疗住院治疗主要针对重度急性期的精神病患者,使患者在医院内接受药物治疗、电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等有效控制病情,为出院后的社区康复创造条件家庭病床主要针对病情较重,但无条件住院的精神病人提供的一种治疗方式由医疗机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承担治疗任务,制订治疗和康复计划定期出诊,填写规范病历对出院后仍需重点监护的病人应当定期到专科门诊进行治疗,以保证疗效的稳定有条件的地区,也可在社区建立康复站由专业人员定期在康复站为精神病人服务;家庭治疗主要针对病情比较稳定的精神病患者承担这部分病人治疗任务的人员主要是街道(乡镇)、居(村)委会的专(兼)职精防康复医生,通过定期随访及监护小组督促病人按时服药来完成。

    精神病人的康复形式主要有:医院内康复训练服务、医院外康复训练服务其中医院外康复训练服务又分为家庭康复、工疗站以及其他职业康复。家庭康复是目前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一种主要形式监护小组是家庭康复的主要承担者,它由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居(村)委会干部、基层精防康复医生和其他志愿者组成对病人督促服药的同时,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家庭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组织一些活动,帮助其参与社会生活工疗站是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中一种重要的康复形式,它是在政府的扶持下多以街道(乡镇)为单位而建立的,采取多种形式为精神病康复者提供康复、管理、就业服务的福利性事业,主要有依附型、独立型、托管型三种类型接收、安排精神病康复者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开展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训练和文体娱乐活动同时进行医疗监护和心理康复;其他职业康复形式包括回原单位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福利工厂就业以及在社会公开就业对康复后的精神病患者,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供职业介绍、就业指导,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同时对他们进行心理、职业技能的辅导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促进康复对农村精神康复者进行劳动技能训练,帮助他们提高劳动生产能力改善生活状况。

    精神病人检出率、监护率、显好率、社会参与率、肇事率是指什么

    精神病人检出率、监护率、显好率、社会参与率、肇事率是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五个重要指标这五个指标是来自于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统一表卡。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统一表卡是推行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措施规范了自摸底调查到检查评估的每一个环节的操作,确保了精神病人数和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它共有九张表卡。检出率是指经过摸底调查已经建档立卡的精神病人数占该地区覆盖总人口数的比例。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要求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市(县)精神病患者的检出率不得低于覆盖人口总数的6。监护率是指通过监护小组、家庭病床、工疗站、社会就业及精神卫生机构接受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治疗与康复的精神病人数占摸底调查精神病人数的比例。已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市(县)精神病患者监护率要达到95%以上新开展的市(县)要达到90%以上显好率是指通过采取有效治疗康复措施,病情稳定症状缓解的精神病人数占所监护精神病人数的比例。已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市(县)显好率要达到65%以上新开展的市(县)要达到60%以上社会参与率是指生活能自理,参加家务劳动、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的精神病人数占所监护精神病人数的比例已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市(县)社会参与率要达到55%以上新开展的市(县)要达到50%

    肇事率是指精神病人肇事程度达到违反社会治安管理条例以上的总次数占精神病人总数的比例已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市(县)肇事率要下降到0.2%以下新开展的市(县)要下降到0.5%以下。

    康复训练与服务

    残疾人及其亲友如何参与康复训练?

    首先应从感情上对残疾人予以支持和理解使其感到家庭和亲友的关爱及依恋,并及时引导残疾人的不良心理反应如内疚、焦虑、失望等,帮助增强战胜残疾的信心和勇气因为,只有在健康、良好的心理状况下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才可能最理想、有效。

    由于残疾人亲友最了解残疾人也是康复训练全过程最忠实、可靠的督促、监护和辅助训练人,因此应积极配合和参与医学康复人员制定康复目标、进行康复评估、实施康复训练计划,并应尽可能多的利用各种方式学习与其残疾有关的医学、康复理论知识和训练技能有条件的话最好能接受专业的培训指导,以便掌握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技术在家庭和社区中帮助残疾人进行长期的康复。

    残疾人亲友还应学会观察残疾人的一些常见病情及残障变化在训练中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和向康复人员报告以避免因某些病情发生变化,却未能及时报告、处理而导致残障程度加重和出现意外如脑血管病后遗症再次发生脑梗塞或脑出血等。另外在协助康复人员实施康复训练时,应做到耐心、细致既不能急于求成,也应适当调整训练速度以保证其训练效果。特别要提请注意的是训练中的安全保护措施非常重要残疾人在家庭使用的专用康复设施一定要牢固,并经康复人员认可以防止残疾人在训练时摔倒和发生意外。

    什么是盲人行走训练?

    盲人行走训练是康复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工作的基本内容就是训练盲人依靠听力、借助辅助工具学会独立行走。盲人借助的辅助工具主要有盲杖和导盲犬其中,使用盲杖最为普遍。

    20世纪90年代我国曾多次举办过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师培训班,一些地方对盲人开展了定向行走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盲人回归社会实现"平等o参与o共享"创造了条件。

    训练盲人使用盲杖行走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1)选择盲杖

    盲人独立行走要依靠听力和盲杖因此,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使用的盲杖至关重要标准盲杖的颜色为白色,手柄下方10厘米处有红色标志既盲又聋的人,应使用红白相间的盲杖。

    (2)正确握杖

    根据自己的习惯可选用右手或左手持杖,将拇指放在杖的里面食指延伸贴在盲杖上,其他三个指头在杖的下面弯曲轻松握住。

    (3)盲杖的位置

    将盲杖放在身体的正前方距脚尖约1米的地面上。

    (4)手腕动作

    持杖行走时将肘部稍微弯曲靠近身体。握杖的手最好保持在身体前方的正中央这样可以使走的方向正直。要用手腕控制盲杖左右摆动使盲杖的下端在身体前方左右均匀移动,不要移动整个手臂。

    (5)摆动幅度

    行走时盲杖在地面上左右轻轻摆动,摆动的幅度要比身体略宽些,以确保前方路面没有障碍物盲杖的下端不可从一面跳向另一面,而应在地面上划动否则容易漏掉地面上的障碍物。

    (6)协调步伐

    盲杖向左摆动时要迈出右脚,反之盲杖向右摆动时,要迈出左脚。

    (7)如何识别和绕开障碍物

    识别盲杖碰到的障碍物应用另一只手顺着盲杖轻轻滑下,直到触摸到物体如要绕过障碍物,应先用盲杖探出一条可以行走的路上下楼梯时,可先用盲杖下端敲击台阶边缘和探察台阶的高度、宽度然后再行走。沿草地、篱笆、墙壁边缘行走时要先用盲杖触其边沿或壁,然后反复摆动探出道路,便可行走。

    特需人群补碘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效果的评估

    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效果评估分阶段评估和总结评估阶段评估是从智残儿童康复训练的初期测评时开始的、渐进的多次评估;总结评估则是在阶段评估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性判断在各次阶段评估过程中,应尽早找出智残儿童在康复训练六个领域(即运动、认知、感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中的优势、劣势以及进步幅度最大的领域通常,对于运动、感知这样的领域其发展是智残儿童自身发育与康复训练两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残疾程度轻、基础好的儿童更可能是自身发育在其中占较重的比例。而对于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领域如果原来的起点低,后来的进步幅度大则可认为是康复训练的效果比较显著;如果进步幅度不明显则应考虑身体和康复训练方面的问题,及时找有关医生咨询、指导。

    应当看到智残儿童与健全儿童在身心特点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各方面的能力都可能落后于健全儿童所以,训练员和家长不宜将期望值定得过高更不能用健全儿童的尺度去衡量智残孩子,事实上功能改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智残儿童通过康复训练取得的极微小的进展和变化都是可贵的,应给予孩子鼓励其次,从现象看若某些智残儿童虽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但效果不明显,不能简单的认为是无效只要按照科学、系统的方法持之以恒开展训练,并不断分析、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孩子的智力结构和社会适应能力就会产生积极的变化。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及常用的康复器具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主要领域有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常用的康复训练器具主要有以下12类:

    (1)各种规格的球类

    应用:锻炼智残儿童大运动能力上、下肢肌力,平衡反应和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直径在8-25cm的比较合适宜选择耐用的橡胶质的,充气的小皮球乒乓球质地较薄,易碎不应选择。原则上应为小孩或智力差的孩子玩大球大孩或智力较好的孩子玩小球。

    (2)积木

    应用:质地为塑料或木头的可搭成图案。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空间知觉数的概念,颜色形状的认识及对大小、多少的感知练习。

    注意事项积木块不能太小,以防儿童误食要着色均匀,不脱色。

    (3)穿孔珠子、绳

    应用:质地塑料或木头的均可也可用大算盘珠。训练精细运动数的概念,加减法对颜色的认识。

    注意事项:珠子不能太小以防儿童误食。要着色均匀不脱色。

    (4)带盖的瓶子

    应用:训练精细运动和手指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为防止玻璃瓶口划伤手指应选用塑料瓶。

    (5)儿童用剪刀

    应用: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应选择儿童用剪尖钝圆的小剪刀以确保安全,防止扎伤。

    (6)布口袋(内装软硬、大小不同的物件)

    应用:训练触觉分辨及对大小、形状的认识。

    注意事项:袋内物件不要锐利防止扎、划伤皮肤。

    (7)看图识字的图片

    应用:训练认知及分类配对能力。

    注意事项:图、字要鲜艳、醒目易于辨认。

    (8)钟或表

    应用:认知训练认识时间。

    注意事项:为了辨认方便表面应大并要有1-12个数字。

    (9)彩色笔、纸

    应用: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彩色笔尖要粗圆、钝些。

    (10)日常生活用品(分别准备有尼龙搭扣的、拉锁的、扣子的衣服有尼龙搭扣的和系带的鞋、毛巾、杯子、牙刷等)

    应用: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注意事项:拉锁、扣子要钉牢以免误食伤人。

    (11)各种玩具娃娃(应有男有女大小不限)

    应用:训练社会适应能力知道性别、年龄及人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

    注意事项:制作物要结实不易损坏。

    (12)家居玩具(锅、碗、厨具等)

    应用:训练认知能力、精细运动。

    注意事项:玩具最好是塑料的要结实、耐用,以防易碎伤人。

    成年智力残疾者的训练与服务

    由于成年智残者在生理、心理以及其他条件方面与智力残疾儿童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康复的内容和方法也有很大区别主要是为其提供生活自理、简单劳动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训练以及有偿托管、生活护理等服务。生活自理训练主要目的在于提高重度成年智残者独立或不完全独立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以减轻家长的负担;简单劳动技能和适应社会生活训练主要目的在于使轻度成年智残者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操作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待人接物、语言交流能力,以实现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有偿托管和生活护理服务则侧重于提供饮食起居等方面的看管和照顾,以解除家人的后顾之忧。

    专家指导

    [心理康复]

    什么是心理康复?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心理康复是运用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出发对患者的损伤、残疾和残障问题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残疾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康复对于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功能、克服障碍,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充分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由于身体或心理原因而出现的人格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伴随其后的人生历程人格变化可能导致生活危机或其它精神危机,需要心理干预才能使患者能够面对现实和未来发展因此心理康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二残疾人的一些生理功能异常或障碍如肌肉痉挛等也可以使用心理方法加以控制。

    第三残疾人由于身体的损伤导致的障碍(如移动困难,活动不便或语言障碍等)会产生情绪和其它一些心理变化这些均需要以心理康复保持健康。

    心理康复所依据的是康复心理学康复心理学起源于美国。1956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第22分会--康复心理分会其目的是宣传与残疾和康复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培养高素质的研究与临床工作者以及提供临床服务、研究、教学和管理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康复服务逐步从机构走向社区和家庭。心理康复工作者在工作中主要研究残疾人及其家属的行为、经历、态度评定康复治疗的有效性,评估残疾人及其所处的环境设计和实施康复方案,并控制整个实施过程在临床康复心理实践中主要处理各种社会、心理和实际问题,诸如社会活动状态、情绪好坏、家庭关系、日常生活、就业和独立生活等。

    怎样进行心理康复?

    心理康复需要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实施心理康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心理康复系统

    建立个体心理调节机制

    心理康复的过程是让残疾者建立个体心理调节机制的过程让残疾人通过接受系统的心理干预,逐渐适应生活、学习、家庭或者工作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主要面对出现的各种困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调节机制以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保持心理的健康。

    建立有关人员(同事或家属等)协助支持系统

    残疾人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之中相关人员的态度对于其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家属、同事、病友等这样一些联系比较密切的人员的态度对于其心理状态的调节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心理康复不仅要重视患者本身的心理及其变化也要注意这些人员的心理辅导工作,让他们理解残疾造成的心理问题并且要解除由于家庭与小团体中出现残疾患者而造成的心理压力,从而为残疾人的心理康复创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

    建立专家协助支持机制

    心理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调节过程残疾人在这个过程中要接受专家的指导与帮助,逐渐摆脱消极心理的影响建立起积极的人生目标。心理医生是接受专门训练的人员他们必须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方法,拥有从事心理治疗的技能与临床经验并且要有极为敏感的观察力与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治疗不同于其它临床医疗有其特殊性的一面,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才能从事此项工作。

    建立社区辅助支持系统

    残疾的康复过程常常是伴随残疾人一生的过程当残疾人回到家庭与社会后,社区辅助系统的支持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要发挥社区中有关专家与相关人员的作用,在残疾人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随时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帮助,从而能够更好地为残疾者的心理康复提供保障。

    (2)运用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是心理医生运用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治疗患者的各种心理困扰,包括情绪、认知与行为等问题以解决患者所面对的心理障碍,减少焦虑、抑郁、恐慌等精神症状改善患者的非适应社会的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人格的正常成长,较好地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和很好地适应社会。

发布 :系统管理员

推荐新闻

× 分享到微信
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官方网站-底部版权

版权所有: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 备案序号:陕ICP备10200557号

地址:西安市新城广场省政府大院内

网站管理及技术支持: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室 电话:029-87292111

  • 微信公众号
    查看公众号
    陕西残联
  • APP下载
    APP下载
    精准康复